随州网»论坛 随网论坛 市民之声 立足生态文化优势推进随州经济发展
【必看】随州网APP新手指南!商家信息发布指南2019,随州网最新招聘信息
随州生活百事通随州网标签出炉,快来看看你是什么标签?《版主手册》申请版主的快来哟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26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立足生态文化优势推进随州经济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14: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立足生态文化优势   推进随州经济发展
随州市发改委 吴爱国

    生态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统一,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的发展。通过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生态承载能力,促进自然与人类的高度和谐、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一、随州的资源优势
    (一)随州地理位置优越
    随州交通便利,京广铁路、汉丹铁路、宁西铁路、随信铁路和107、312、316国道以及”汉十”高速公路、“随岳”高速公路,正在修建的“麻竹”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跨北纬31度过19分至32度26分,东经112度43分至113度46分。全市南北长约130公里,东西宽约105公里,总9636平方公里,人口258万。 随州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东承武汉,西接襄樊,北临信阳,南达荆州,居“荆豫要冲”,扼“汉襄咽喉”,为”鄂北重镇”,是湖北省对外开放的”北大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东向西的重要接力站和中转站。
   (二)随州工业基础雄厚  
    工业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发展质效不断提高。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到632家。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以汽车机械、农产品加工业为龙头,冶金建材、医药化工、电子信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转型升级逐步加快,创新能力逐步增强。随州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并成功创建湖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三)随州生态文化资源丰富
    1、随州水域资源
    随州有大小河流460余条,均属山溪性河流,其中集水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8条,南连江汉水网平原。主要有府澴河(原府河、涢水),发源于随县大洪山灵官垭,氵差水—发源于随县吴山大仙垛南麓梨园岭,均水—发源于随县大洪山北麓三里岗牛角尖,氵厥水—发源于桐柏山南麓鹰子咀,漂水—发源于随县草店镇二眉山南麓八十疙瘩,浪河--发源于随县柳林十九山肖家垭。
    2、楚北天空第一峰--大洪山
    大洪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北省中北部,西临襄(阳)钟(祥)江汉谷地,东接溳水河谷丘陵,南连江汉水网平原,北与桐柏山遥相呼应,被誉为“楚北天空第一峰”,是中外游客的必游之地。
    3、随州文化公园
    公园位于城东新区的中心位置,以随州厚重的历史文化为主题,以生态和文化景观建设为主线,着力打造以展示神农文化、编钟文化、季梁文化、隋文化为代表的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随州文化大观园。
    4、 湖北大洪山玉龙温泉欢乐谷
    湖北大洪山玉龙温泉欢乐谷位于随州市洪山镇温泉村,玉龙温泉是九亿年前火山喷发时形成的温泉,其温泉水中富含氡、氟、钙、镁等几十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是国内罕有的保健型温泉。
    (四)随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1、炎帝神农文化

    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诞生在烈山(现随县厉山镇)脚下,他始作耒耜,教民与耕;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治麻为布,制作衣裳;日中为市,首倡交易;削桐为琴,练丝为弦;弦木为弧,剡木为矢;作陶为器,冶制斤斧;台榭而居,安居乐业,开启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炎帝神农故里烈山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
    2、曾侯乙墓 编钟文化
    曾侯乙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其中许多造型奇特,工艺精湛的文物是前所未见的珍品。编钟的出土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举世瞩目,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第八奇迹”。
    3、叶家山古墓群——西周早期曾国文化
    该墓是西周早期曾国的一处墓地,比世界闻名的曾侯乙墓要早500余年,墓主人是曾侯谏,是曾侯乙的祖辈。
    4、桐柏山太白顶盘古、佛道及古寨古堡文化
    桐柏山太白顶风景区属省级名胜风景区,区内奇峰竞秀,层峦叠嶂,瀑泉众多,景象万千,专家评价“比华山高险,与黄山竞秀”。“佛道合一”是桐柏山宗教文化的独有特色。
    5、新四军第五师驻地旧址红色旅游文化
    随州西南洛阳镇九口堰是新四军第五师政治部旧址,曾经是李先念、陈少敏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经过多次整修,旧址已按原貌修葺一新,目前是湖北省红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6、 大洪山佛教及养生长寿文化
    大洪山山势雄伟,森林茂密,自然风光秀美,生态环境优良, 1988年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尤以玲珑剔透、千姿百态的溶洞蜚声海内外,有古时学人题词曰:“群洞奇异冠天下”。大洪山还是一座佛教名山,其东北侧的洪山寺始建于唐代,至今仍信众无数,香火旺盛。这里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具有”一年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空气中富含氧离子,被人民誉为“天然氧吧”,具有十分优越的生存条件。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大洪山周边乡镇长寿人数明显高于其他乡镇,大洪山南麓有个长寿镇,该地长寿人数居全国第二。
    7、擂鼓墩古墓群
    擂鼓墩古为随国领地,北望桐柏,南面涡山(即大洪山),东临极水,山岭绵亘,古冢森森。曾侯乙系战国早期曾国君主。
    二、依托汉江经济带加快随州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绿色、民生、经济”三位一体为导向,以提升随州经济实力为核心,强化生态理念,加快生态产业发展,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围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和“循环工业”三大主题,以资源整合和科学规划为手段,通过积极发掘生态资源、历史文化、先进工业等元素,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规划,建成“产品业态丰富、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功能配套、综合效益显著、带动作用凸现”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建成湖北新的经济增长带。
    (一)树立生态经济观念,营造生态发展氛围。首先要大力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公共媒体,反复宣传讲解,提高全社会对生态经济建设的认识,使每个人、每家企业都能成为自愿者,主动地参与到生态经济建设中来。大力提倡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宣扬绿色环保、资源节约、废弃物再资源化的精神,积极推动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机关、绿色家庭和绿色饭店的发展,制定考评指标和法规。其次要加强引导。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就目前看,生态经济发展必须要依靠政府的大力推动,用生态经济建设的综合指标替代GDP作为各级政府部门领导的考核指标,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注意坚持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
    (二)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着力夯实生态农业基础。生态农业用工业化理念、全产业链模式和现代管理手段发展农业,鼓励同星农业、炎帝科技、裕国菇业、三友食品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档升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竞争力。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马铃薯、玉米等高效节水粮食作物。重点推进食用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突破性发展畜牧、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级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探索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非农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抢抓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机遇,积极做好项目落地配合工作。
    (三)加快发展生态旅游,提高生态经济效益。随州的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本前提,突出生态旅游的特色,以文化与自然景观为中心,实施旅游、文化带活动战略。一是推进“湖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试验区”建设。创建湖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试验区是探索创新特色发展、促进区域合作、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加快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随州实现“圣地车都”发展战略,推动随州跨越赶超的现实需要;二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做好大洪山区域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工作;加强与周边市州合作,推动与河南合作开发桐柏山和武胜关事宜。实现鄂豫两省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尽力解决景区现行资源分割的体制桎梏,以彻底解决因体制问题带来的建设滞后、管理不力、开发不够、促销乏力等一系列问题;三是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应从长远、整体的观点出发,把保护和开发有机的结合起来,使随州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随州旅游景区开发初期,仅仅依靠市场力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在完全实行市场化运作之前,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和=旅游类项目资金投入力度,让景区旅游业快速发展,打开新局面。
    三、创新体制机制
    (一)制定汉江经济带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
强化为市场服务,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等,把经济决策权归还给市场主体。加大监管力度,规范行业准则,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自由竞争、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让市场主体决策并承担经济后果和社会影响。建立健全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的汉江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政府将工作职能和重点转向编制规划、制定标准、市场管理、整体营销和统筹协调。强化行业指导与自律功能,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和企业诚信经营。积极发挥法律、会计、审计、保险、仲裁等相关中介组织的作用。
    (二)发展多层次的现代融资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民间投资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各类企业积极融入资本、产权、土地、林权、人才等各类市场,促进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企业产权交易和资源要素重组。发挥各类投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突出文化旅游产业市场主体作用。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企业采取参股、控股、联营等多种形式加强合作,培育一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有竞争力的文化旅游龙头企业。做强中小文化旅游企业,选择一批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采取政策支持、投入倾斜等方式予以重点帮扶,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延伸配套服务,促进提质增效。
    (四)制定动态的随州汉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制定动态的随州汉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引导随州汉江经济运行,、消除汉江经济带法规政策障碍、减少汉江经济带开发的盲目性。完善汉江经济带法制环境、建立协调机构、提供技术支持等。协调汉江经济带发展的基本政策。
    (五)加强区域合作。以武汉、孝感、随州、襄樊合作为核心,共同打造湖北汉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合作机制。四地之间距离较近,合作发展经济前景广阔。以汉江生态经济带为依托,打造无障碍的经济开放开发,编印推介资料,联合推介,成立协调机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合作伙伴|手机版|小黑屋|广告报价|联系我们|本站简介|无图浏览|随州网 ( 鄂ICP备11019817号-1 )

GMT+8, 2025-7-22 07: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9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