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寒冬,已到了往年農閑時節(jié)。但在恒大援建的雍熙街道燎原社區(qū)蔬菜大棚基地里卻是一片繁忙景象,幾十個工人正忙著種植杜鵑花,有背土的、覆盤的、插苗的……村民們忙得不亦樂乎,個個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臉。 精準扶貧,做大做強產業(yè)是根本。雍熙街道燎原社區(qū)農田基礎設施條件較好,土地連片平坦,土壤肥沃,但由于農戶分散經營,效益不高。為此恒大集團立足實際,因地制宜,選準產業(yè),通過政府加快土地流轉,建設高效集約化的蔬菜大棚,激活農業(yè)產業(yè)發(fā)展的“一池春水”,盤活農民手中的“一畝三分地”,讓土地釋放最大的效益。 今年46歲的尚光琴是雍熙街道燎原社區(qū)獅子邊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里9口人,有一個80多歲的老人要照顧,大女兒已經出嫁,剩下5個孩子都在讀書,光是生活費一個月就要3500塊錢,但全家人的收入全靠她的丈夫到處打零工,工資有一天沒一天的,日子過得捉襟見肘。 現在尚光琴在農閑時就會到基地務工,增加些收入。說到這份工作,尚光琴喜形于色,“這份工作太好了,在家門口就業(yè),不但能照顧到家人還能有一份額外收入,而且現在天涼在這大棚里干活還暖和,太好了 ”。據了解,像種植杜鵑苗這種工作,工資都是按件計算的,種一盤苗就有1.5元。尚光琴現場給我們算了一筆經濟賬,她每個月能來此打工二十來天,這樣每個月她都能領到近2000元的工資,加上她家還確權的一個大棚年底可以分紅,一年下來能有近3萬元的收入,依托大棚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據基地負責人周建華介紹,基地種植的杜鵑花品種是馬纓杜鵑,共育了4個大棚的杜鵑苗,總計有50.4萬株左右,計劃種植190個大棚,目前已經種植了167個大棚,剩下的大棚將在年前全部種植完畢。 “馬纓杜鵑是我們云貴高原特有品種,喜涼爽、濕潤氣候,惡酷熱干燥,要求通風良好的半陰環(huán)境。納雍這兒的天氣非常適合馬纓杜鵑的生長,且杜鵑花經濟價值極高,一年苗可賣到6元一株,兩年苗40元一株,三年苗可賣到65-80元一株,視品相而定,年歲越高價格越好,經濟價值非?捎^。這些杜鵑花將全部銷往成都、重慶、浙江、湖南、安徽、云南等地”。周建華說道。 大棚種植是恒大集團幫扶納雍縣產業(yè)扶貧的重要舉措之一,也是幫助當地貧困群眾穩(wěn)定脫貧的有效方式。據悉,燎原社區(qū)蔬菜大棚基地共計318棟大棚和2棟育苗中心,覆蓋周邊貧困戶286戶1168人。基地種植了杜鵑花、非洲菊、白菊、食用菌等特色品種,采取“龍頭企業(yè)+合作社+貧困戶+基地”的恒大幫扶模式,實現“供、產、銷”一體化經營,幫助貧困人口就地脫貧。 文:劉忠銀 圖:劉忠銀
|